本發明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污水處理用缺氧池,包括:缺氧池本體以及池底攪拌機組;所述池底攪拌機組設置在所述缺氧池本體底部。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提升缺氧池內生化污泥和污水混合程度的污水處理用缺氧池。
權利要求書
1.一種污水處理用缺氧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缺氧池本體以及池底攪拌機組;所述池底攪拌機組設置在所述缺氧池本體底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用缺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本體一側設置進水管,所述進水管的管口位于所述缺氧池本體底部;所述缺氧池本體上部設置出水口;
所述池底攪拌機組設置在所述進水管的管口兩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處理用缺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設置在所述缺氧池本體上部,距所述進水管的管口比較遠端。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處理用缺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底攪拌機組設置在所述進水管的管口與所述出水口連線兩側。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處理用缺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包括:高度不同的多個支出水口;
所述多個支出水口設置在所述缺氧池本體的側壁上,且按到離所述進水管的管口的距離,由遠及近,所述多個支出水口的高度逐步增大。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處理用缺氧池,其特征在于:設置在所述進水管的管口與所述出水口連線兩側的池底攪拌機組相錯設置。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用缺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本體為矩形池體,包括: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以及第四側壁;
所述側壁和所述第三側壁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側壁和所述第四側壁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側壁連接在所述側壁和所述第三側壁之間,所述第四側壁連接在所述側壁和所述第三側壁之間。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處理用缺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的連接部設置進水管,所述進水管的管口位于所述缺氧池本體底部;
所述第三側壁上部設置高度不同的多個出水口,且按照距離所述進水管的管口的距離,由遠及近,所述多個出水口的高度逐步增大。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處理用缺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底攪拌機組包括:設置在所述側壁下部的排攪拌機和設置在所述第三側壁下部的第二排攪拌機;
所述排攪拌機和所述第二排攪拌機相錯開設置。
說明書
一種污水處理用缺氧池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污水處理用缺氧池。
背景技術
傳統的廢水處理系統中,缺氧池是重要的處理環境。主要用于裝載填料來實現泥水混合,目的在于增加污水處理用生化污泥與水的接觸時間和接觸面積。
申請人執行上述操作過程中發現,由于填料的長期運行,極易大量掛泥,隨著掛泥量的增加,填料內部污泥很難與回流水或來水直接接觸,難以實現泥水的充分混合,導致短流或死泥堆積現象,嚴重影響反硝化效果;同時因填料支架因荷載增加而產生坍塌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污水處理用缺氧池,解決現有技術中污水處理用生化污泥和污水難以充分混合,且存在安全風險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污水處理用缺氧池,包括:缺氧池本體以及池底攪拌機組;所述池底攪拌機組設置在所述缺氧池本體底部。
進一步地,所述缺氧池本體一側設置進水管,所述進水管的管口位于所述缺氧池本體底部;所述缺氧池本體上部設置出水口;
所述池底攪拌機組設置在所述進水管的管口兩側。
進一步地,所述出水口設置在所述缺氧池本體上部,距所述進水管的管口比較遠端。
進一步地,所述池底攪拌機組設置在所述進水管的管口與所述出水口連線兩側。
進一步地,所述出水口包括:高度不同的多個支出水口;
所述多個支出水口設置在所述缺氧池本體的側壁上,且按照距離所述進水管的管口的距離,由遠及近,所述多個支出水口的高度逐步增大。
進一步地,設置在所述進水管的管口與所述出水口連線兩側的池底攪拌機組相錯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缺氧池本體為矩形池體,包括: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以及第四側壁;
所述側壁和所述第三側壁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側壁和所述第四側壁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側壁連接在所述側壁和所述第三側壁之間,所述第四側壁連接在所述側壁和所述第三側壁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的連接部設置進水管,所述進水管的管口位于所述缺氧池本體底部;
所述第三側壁上部設置高度不同的多個出水口,且按照距離所述進水管的管口的距離,由遠及近,所述多個出水口的高度逐步增大。
進一步地,所述池底攪拌機組包括:設置在所述側壁下部的排攪拌機和設置在所述第三側壁下部的第二排攪拌機;
所述排攪拌機和所述第二排攪拌機相錯開設置。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污水處理用缺氧池,革新污水處理缺氧段缺氧池結構,采用缺氧池下部設置池底攪拌機組的缺氧池替代填料缺氧池結構形式,一方面能夠避免填料掛泥過多造成的生化污泥和污水混合不充分的缺陷,也能避免形成局部缺氧區,水流擾動低,溺水混合不充分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在缺氧池本體底部設置池底攪拌機組,能夠增強池內污水和生化污泥的移動,從而使得生化污泥和污水能夠充分混合,從而增強污水處理效率。
進一步地,通過將池底攪拌機組設置在進水管的管口的兩側,使得污水在進入缺氧池后就能夠在攪拌機的作用下攪拌移動,從而使得混合效率更高,混合更充分。
進一步地,通過在缺氧池本體距離進水管的管口比較遠端設置出水口能夠延長缺氧池內污水的移動路徑,從而延長混合反應時間,從而達到良好的處理效率。并進一度,設置具備高度階梯的多個出水口,由遠及近,出水口的高度逐漸增大,從而保證,排水端始終在比較遠端,保證了反應時間,提升處理效果;也能夠替代現有結構中的溢流堰,克服排水不均的問題。